前几天偶然间看到了一个词“闲暇罪恶感”,第一感受是不解和疑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为何闲暇时间会有罪恶感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查了资料。度娘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在闲暇时没有做一些能够提升自己的事情,就会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产生负罪感。”深入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后,我发现自己也是一个有“闲暇罪恶感”的人,具体表现为休息时间没有办法安心休息,总是想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觉得闲暇时间或者休息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学不到什么东西,对人生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我想,不只是我一个人陷入了“闲暇罪恶感”,或者屏幕前的你也一样。
面对信息的洪流,我们的大脑每天都要处理超负荷的信息。我们每天忙忙碌碌,脚步匆匆,想要在这内卷的大环境下获得一席生存之地,过上高质量的生活。我们习惯了忙碌,习惯了每天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习惯了处理一件接一件的事情。再加上社会提倡和鼓励的“奋斗”,我们不得不每天匆匆忙忙,即便效率不高,也要表现出很勤奋、很努力的样子,并且所做的事情带着很强的功利性,追求着“有用”。
“读书时,不考试的书不读;工作时,评职称时用不上的事情不做;大街上,公车里,所有的人都步履匆匆,打电话、发微信、刷微博。”网友的这句话,道出了我们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或许此刻的你就处在这样的人生状态中,我也是。
小时候的自己并不是一个乖巧的孩子,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玩。小学老师对我的一句评价我依然记得:“读书不行,迈大步(儿时的一种游戏)挺厉害的。”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成为了一个安静的乖乖女,在学校,即便是课间休息时间,也不和同学去玩。我的焦点都放在了做“正事”上——学习、写作业、干家务等,其他“闲杂事”几乎不碰。
直到现在,我的生活依然存留着过去的影子。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出自庄子的《人间世》,意思是有些树木因为不是良木,而避免了被砍伐的命运,得以长成参天大树。那些在我们看来是无用的代表——“闲杂事”“休息”——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成为“参天大树”。
下班时间、周末、节假日或许可以尝试做些“无用的闲杂事”,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带功利性,不带很强的目的性,纯粹只是喜欢而已。
你可能会很纠结,在这个生活压力巨大的社会中,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可能才刚刚够生存,怎么有勇气来冒这个险呢?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6点起床学习。6点起床对我而言并不容易,但我依然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了很长时间。直到有一天我一睁眼已经7点半了,我一边感到慌乱,一边洗漱收拾。然而,后来我发现那天我的工作状态比过去以往好了不止一点,我的大脑异常清醒,思路也很清晰,整个人都很在状态,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很多。也是从那天开始,我才发现原来过去我一直处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做事情的效率也很低。
这件事情之后,我开始刻意地调整自己的休息时间,学习善于休息,也学习有效休息。
如果实在不敢冒险,也依然无法踏出那一步,那可以从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和时间开始尝试。只有自己亲身品尝到休息的益处,哪怕一点点,才有力量突破“闲暇罪恶感”的束缚,理解庄子那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人生哲理。
本站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本站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来源标注是“荣基时代文化网”的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本公司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直接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本平台呈现的网站页面设计与版式编排,为独立拥有版权。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本平台书面许可,对于拥有本平台上内容和设计,版式编排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处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本平台以上内容的,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