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阿土的小狮子》:以绘本童真方式看土山湾的厚重历史

作者:索菲亚来源:荣基时代文化网

随着文博游的兴起,在各类博物馆中不只可以看到成人的身影,青少年和儿童的身影也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如何将枯燥、复杂的历史转化成可读性强的故事,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了解和传承历史,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由上海市土山湾博物馆和中国中福会出版社于2024年共同打造的《阿土的小狮子》就是这样一本中英双语绘本。它不仅获得2024年度上海市“银鸽奖”,也被授予第十二届“上海好童书”的称号。

《阿土的小狮子》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口述历史,以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为故事发生地,讲述了主人公阿土在父亲去世后进入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生活、学习木工雕刻的技艺,以及土山湾牌楼的设计制作、海外参展、回归故里的精彩故事。

此绘本涉及的时间跨度很大,从清末跨越到了民国时期。而“阿土的小狮子”则是故事的关键。这只小狮子是阿土爸爸留给他的没有完成的木雕,也是阿土送给大山的礼物,还是中国牌楼上的小狮子,以及徐家汇书院‘光启之门’3D打印的那只狮子。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于1864年由法国传教士建立,教授孤儿各种技艺,设有木工部、画馆、印书馆、五金工场等。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副社长陈苏表示,《阿土的小狮子》展现了土山湾这些重要工场的场景。2010年,土山湾博物馆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旧址上建成,并对外开放。

阿土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遇到了葛老师和好友大山,一群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雕刻了一座气势恢宏的中国牌楼。阿土也将自己心中的小狮子形象刻在了牌楼底部的抱鼓石上。这座牌楼后来漂洋过海,参加了三届世博会。几十年后,历经沧桑的牌楼重新回归上海,成为土山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绘本的一大特色是以少儿读者的视角、心理和情感为出发点讲述了土山湾的历史。绘本文字简单、优美,插画师王梦诗采用铅笔勾线与水彩手绘结合的方式,使得画面生动形象,并且每一页都暗藏了小狮子的身影,孩子们在阅读时可以像寻宝一样进行探索,更像是在参加一场充满趣味的发现之旅,激发了少儿读者对历史文化读物的阅读兴趣。


立场声明

本站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本站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本站来源标注是“荣基时代文化网”的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本公司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直接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本平台呈现的网站页面设计与版式编排,为独立拥有版权。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本平台书面许可,对于拥有本平台上内容和设计,版式编排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平台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处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本平台以上内容的,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周热门